/呂季霓

被賭博轄制的人數,其增加的速度,實在令人怵目驚心。當我們把賭博的負擔放在禱告裡,頓時「賭博見證」馬其頓的呼聲在四方紛紛響起;原來在神的國度中, 已有一些教會、事工注意到這群絕望的同胞,開始起來服事他們。

想起04年所做的一個夢:

我走在馬路上,看見路旁許多人正在進進出出一家商店,裡頭正忙碌地準備像鳳梨酥一樣的麵包,看起來非 常可口。我心裡知道那是拜偶像之物,故不碰。 這時看見有一個擔架從店裡面抬出來,上面躺了一個被邪靈壓制的人,他雙手雙腳都僵硬舉在空中,只剩下一絲遊魂仍不時抽動著。扛擔架的人非常快速地把他連人 帶架地 丟進了正等在路邊的廂型卡車上。定睛一看,車廂內高高地疊了一排又一排的擔架,好像麵包店烤麵包的烤盤架一般,裡頭全是被邪靈挾制的軀體。 扛擔架的人又去準備接下一個人。我轉眼過去看,商店閃閃爍爍地亮著賭博機器的霓虹燈,原來那是賭場!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路七22)

美式拉斯維加斯賭場把賭場與娛樂、觀光結合起來,並且為地方政府帶來鉅大的稅收。這樣的經營方式,近些年來在華人的社會大受歡迎, 賭場的形象不再好像是犯罪的溫床,反而成為拯救經濟、提高就業率、增加政府稅收的特效藥(quick fix), 使得不少的華人觀念改變了。尤其澳門自從2003年開放賭場牌照後,一耗資數十億美元興建的金碧輝煌賭場, 其酒店奢侈豪華的程度須要下注百萬元的賭客方可入住高級旅館房間,開幕十個月後就回本(見舊金山26號電台「今夜請聽我說」節目)。 2006年澳門賭場總營收已超越拉斯維加斯賭場,躍居為世界第一大賭區。2007年八月又再成立一號稱全球最大賭場,開幕首三天共接待約30多萬人次入場, 人潮前仆後繼,簡直無立足之地,大部分的賭客都是華人。

以往在華人文化中,一直的觀念都是「賭博是惡習」。這是我年幼時在台灣對賭博的記憶:

● 有一天唸小學的二哥從菜市場回來,一臉驚恐,因為在菜市場上有個男人當眾宣告不再賭博,再賭的話有如這斷指!當場菜刀一刃而下, 剁斷了他的小指,鮮血四溢……。

●住在對面眷村的鄰居太太,在菜市場賣豬肉,很少看到她的先生。一天清早,我們聽到外頭一陣騷動,出到外頭, 看見她蓬頭散髮正跪在馬路中間呼天搶地的哭嚎,一個空錢箱跌在地面上。原來她的先生清晨回來,把她們僅有的家用又偷去賭了。她的兩個女兒—我的玩伴, 不知所措的站在一旁。從此,她就瘋了。

在稅收增加、經濟上揚的繁榮美景前,華人就以「小賭怡情」來自我安慰,忘記老祖宗的經驗,被「賭博」所控制的人數也就大大的增加。在金碧輝煌的另一面, 卻是發展博奕所付出可怕的社會成本,這些沉迷賭博的人,不再是從前我們以為的社會的邊緣人或基層人。澳門的街頭上,許許多多的家庭主婦面無表情的盯著摩卡機 (一種電子老虎機)不停地轉動,甚至連拉桿的動作都免了。許多賭徒被榨取到不但一文不值,還連累到家人受高利貸的威脅恐嚇,甚至負上驚人數字的債務。 如果回頭,需要用多年的歲月來償還;沒有回頭的,往往絕望走上自盡之不歸路。

發展賭場的美國內華達州,州長Kenny Guinn在2003年州情諮文中演講中說:

「多年來,本州的經濟幾乎完全倚賴觀光和賭場收入,而非出口商品或服務。3/4的稅收是從營業稅和賭博稅而來;從經濟上看來, 這樣的稅收實在不穩定。…這種稅收的策略似乎預期:觀光和賭博的稅收可與我們人口成長、多樣性並駕齊驅;很不幸的,這樣的策略失敗了… 我親愛的內華達同胞,過去廿年的教訓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歲入的制度已經瓦解了,因為一直以來都倚靠泡沫化和不穩定的賭博稅收。」

欺壓貧窮為要增加自己財富的;並送禮與財主的,必至窮乏。 (箴22:16新譯本)

債台高築、破碎家庭、離婚、孩子被遺棄、自殺跳樓。這是被賭博之風吹襲之地所帶來的辛酸與痛苦。 耶穌說他的事工「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把福音傳給窮人,拯救他們脫離惡習,擺脫貧窮, 是基督徒的使命!


平常人用「過癮」來表達渴望被滿足,但細查此語出處,乃是指鴉片氾濫中國土地上之時,人要吸足鴉片才能把癮頭止住;時間到了,又開始魂牽夢縈,需要的量更大, 直到整個人完全被挾制。據調查一般在賭馬、賭場環境下的賭徒,由於離住宅區較遠,成為病態賭徒需要數年,但是 internet poker game 對象在於年輕之下一代, 成癮只需一兩年的時間,而且由於賭徒是在電腦上下注,更難令家人察覺,等到事發後,已經相當棘手!

賭場背後的黑暗勢力,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摧毀家庭。 據統計一個病態賭徒平均連累十七名親友,但是一名賭徒信主可以帶領許許多多的人歸入主名,因為大家看到主的權能釋放賭徒得自由,生命得著更新。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