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洛銘

這部微電影讓我和弟弟分享時哭泣、甚至泣不成聲。我寫的《出死入生》一書,北加州一位導演看了深受感動,擷取部分拍成《想回家》微電影。影片裡描繪更生人強烈的監獄化人格,攻擊性強的一面,幾次返家遭拒,環境道路轉換的適應、黑道誘惑的種種…。

張洛銘(右)與妻子,弟弟張禹銘(左)人生首度可以自由出國門,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探親。

主角是我弟弟,弟弟演哥哥撰寫的書,也等於在演他的故事,許多梗結的芥蒂也迎刃而解,譬如弟弟提過好多次:在他小時候,外頭流浪厭倦了,有一天想回家,就等到過年前兩天,出現在家門口,敲門進來認了錯,沒想到父親報警,第二天警察上門帶走了弟弟。這個結深繫多年…,回想當時他小時候,逃家次數太多、警察上門太多、羞辱憤怒早已充滿整個家。

感謝導演拍這部戲,讓弟弟知道當初我返家是有多困難,家人磨合、鄰里狐疑的觀感、心性調整、斷絕試探攪擾、堅守基督教導,很不容易。說不容易,也很容易,只要每天讀聖經、時時禱告、按著神的教導,源頭對了,生活上也就都對位;然而看似簡單的持守,在一位曾經被魔鬼蓋過戳印的靈魂來說,是多麼不容易。

整部片15分鐘,警察是真正退休的刑警飾演,所有演員都沒有入鏡的經驗,而且都是真真正正坐牢回來的更生人,感謝亞杜蘭村、更生團契大力支持,求主紀念大家的擺上。

張洛銘(左)與妻子(右) 弟弟禹銘(中)回鄉之旅,興奮地等候登機

影片開頭倆老上街,衰殘相互扶持,躲避街坊鄰居恥笑、非議的畫面,像刀割在我心上!雖然過了十幾年,卻是再度傷口滲血湧流;這一幕在起頭就讓我落淚,這種痛,也代表全國六萬多位受刑人的心聲,唯有親情能觸及大家剛愎冷漠的意識。

小時候,我的家庭是令人稱羨的家庭,好父親、好長官、嚴格的軍事化教育、比任何人的父母都更關心兩個兒子,卻仍不敵世界死亡的毒鉤。「人生就像一台戲,演給世人和天使看」;混黑道、染毒、以監獄為家、遺棄父母…,坐牢十多年,最好的黃金歲月都喪送在高牆和歧途中,絕望中也沒有希望想像未來,就把自己的人生打靶掉,擺爛、放逐自我,這就是沒有救恩的人生寫照,也讓上帝流淚,祂造人的目的不是這樣的,是按著祂的樣式造的…。

後來在監獄裡更生團契陸牧師將福音傳給我,此後接受基督、努力追求、生命交託上帝,由監獄母親羅媽媽陪伴關懷,出獄後無縫接軌,到中途之家破碎、重建…,返家。因為我和弟弟將主權交託上帝,神就在兩老晚年得予雙倍祝福,得著兩位回頭的浪子…。

本來我們全家的故事就在此落款。上帝在2018年8/25-9/5又成就一件極大恩典,讓睽別四十多年對岸的堂系親人們得以相見連結;從小到大常聽父親敘述大陸的叔叔嬸嬸,還有他們的孩子。卻因我們屢屢犯案遭列管,無法出境,也無顏見江東親戚。但是現在我們悔改,全家的咒詛被上帝翻轉成為祝福,我們大大方方的飛越台灣海峽,到了父親從小出生的地方,見到叔叔嬸嬸和堂姊、堂弟妹們和家屬,也將福音帶進龐大的家族裡,親戚們聽到基督在我們家裡的救恩都大受感動,也願意接受福音和耶穌。若不是從神來的恩典,我們是見不到大陸的親人們,睽別四十多年也將以悲劇收場。

感謝上帝揀選,成就這部微電影,更生團契沒有花半毛錢,全部由導演夫婦募款和擺上,求主紀念。未來《想回家》將進入高牆將福音的種子和上帝的救恩遍撒監獄,每個人都能看到《想回家》,知道還有一條十字架道路可以幫助大家《回到家》。

 

Categories: 想回家

Emmanuel Resource Service

ERS為非營利機構, 以大眾製作來關切公義、關懷弱勢、關心社會。 ERS is a non-profit media organization that cares about social justice and those in need.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